制造 前瞻发明

深圳制造:如何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2018-06-2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80625171144.png

6月6日,富士康集团在深圳举办“三十而立 智造未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将当天的活动形容为“既是一场庆生,也是关于未来的一次蝶变。”他表示,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尽力成为中国先进实体经济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头羊。

  富士康可谓是深圳建设有力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而富士康自代工始,到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反映出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蝶变,更映射出深圳制造业由“加工”到“制造”再到“智造”的发展之路。

  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7.62亿元,增长9.3%,创2014年以来新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5%回升至41.3%,出现2011年来首次回升。“这表明深圳制造业已开始加速‘回暖’,并一步步从简单加工迈向自主研发、精密制造的更高层级。”业内观察人士表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崔洁 凤飞伟

  策划:甘雪明 曲广宁

  统筹:张东方

  多元转型

  从传统加工到创新智造

  2018年除夕夜,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上,300台搭载LED灯的无人机如五彩萤火虫般错落起飞,在空中集合成方阵,缓缓变幻成一只“海豚”,在伶仃洋海面划出一道弧线,越过港珠澳大桥。

  春晚无人机编队表演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而为这次春晚提供无人机制作、无人机编队表演的企业,正是一家深圳龙岗本土孕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巨创新。高巨创新成立于2014年,其母公司是一家消费电子生产厂家,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

  “在成立高巨创新之前,我们就一直在谋求转型发展,而选择无人机这个行业,则是认定其市场前景,以及自身在生产制造上的优势。”高巨创新公司副总经理李晨亮告诉记者,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在无人机行业,很多企业、团队的研发力量很强大,但是在生产方面,整个行业都非常欠缺,不少无人机因生产工艺的不足导致品质不高。于是,高巨创新充分发挥10多年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经验,弥补了生产工艺不足的短板,生产出了载重能力、抗干扰能力和飞行稳定性均非常优秀的无人机。通过升级原有的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高巨创新在无人机的生产制造上已能承担年产量过百万的要求。

  高巨创新是深圳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曾经,“模仿”是深圳的标签——从MP3播放器到个人电脑,从CD机到智能手机,只要海外有了产品,深圳的公司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模仿制造出类似的产品。

  不过近几年,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有凭借工业生产质量控制经验切入相关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如结合多年电子产品生产经验进军无人机行业的高巨创新;有引入创新技术改造生产线的,位于宝安区的裕同科技,从传统的印刷业起家,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开发和积累了数字出版、数码印刷、汉纸线装书、3D打印、个性化云包装等多项创新成果,成为2016年、2017年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第一名;有从只卖产品转向“一条龙”服务的,如创新集团除生产产品外,旗下的子公司还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电视机专用的功能型配件,包括用于电视联网的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电视音响、3D眼镜等,希望通过抓住产业转型的契机来进行智能电视的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还有从科技创新团队孵化成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如近几年风靡全球的大疆、柔宇等高新技术企业。

  从模仿海外产品到自主创新智造,深圳逐步走出制造业发展新路。

  现象解读

  制造业企业留恋深圳什么?

  不久前,华为总裁任正非面对“华为即将迁出深圳”的传闻,作出正面回应——深圳的软件和硬件非常适合华为的发展,华为不会离开深圳。富士康集团高层也曾公开表示,富士康不会离开深圳,富士康深圳将转型为富士康集团提供研发、市场、内销、物流的基地。

  当前,深圳产业空间日趋紧缺、制造业企业生存成本不断上涨已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深圳制造业企业大量外迁”的传闻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认为,深圳已从曾经的“世界工厂”变成了一座“不太适合搞制造的城市”。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第二产业在深圳的产业占比中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5743.87亿元、5032.47亿元,分别增长13.1%、11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1.0%、65.6%。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分析,第二产业占比回升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的高科技制造业发展。

  在产业空间不足、生存成本上升的现实下,为何还有那么多制造企业驻守深圳?他们留恋深圳什么?

  首先是深圳完善的产业链。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CEO杨景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过一个小故事:前两年外迁到湖北的一家精密电子企业又回来了,原因很简单,在深圳一个配件2小时配齐,而在外省需要2个星期!

  其次是深圳广阔的辐射腹地、便利的交通、浓厚的创新氛围。深圳市五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青表示,他们看中了深圳的这些特性,因此即便在梅州等地开了分厂,研发、营销等核心部门仍然留在深圳。

  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吸引企业的重要方面。“深圳市政府的产业政策非常好。近年来,市政府在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公司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深圳业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黄波告诉记者。

  据了解,深圳市围绕资金、技术、人才三大要素制定了产业政策,以政策创新深入推进和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完善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拓展产业用地空间办法》等系列文件,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优质企业的发展;每年均设立一定的产业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建设领域产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

  正基于上述核心要素的支撑,深圳为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生态土壤,并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及走向全球创造了条件。

  未来布局

  培育形成若干新产业链

  走在华星光电深圳光明基地的生产车间走廊上,透过玻璃放眼望去,里面的大型机器设备正伸展着长长的机器臂尽情展示着无人车间、无人操作的风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流程可以自动进行制程管理、物料管理、机台管理、载具管理、搬送管理、异常报警管理等操作。

  自动化、智能化场景展示的,正是深圳制造业的目标和未来。目前,深圳全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动制造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紧密结合,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实施新一轮产业链拓展工程——系统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甄别产业链中关键或缺失环节,实施“强链”和“补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若干新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华星光电是典型例子。过去,深圳的平板显示业缺少“屏”这一重要环节。2010年1月,投资规模达245亿元的华星光电一期项目在光明新区正式动工。华星光电落地深圳,带动平板显示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集聚。目前,深圳已聚集了华星光电、旭硝子、欧菲光等数十家规模以上企业,构建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初步测算已形成一个年产值超1500亿元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深圳积极实施产业新动能培育行动,加快建设坪山聚龙智谷等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光明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基地;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和制造;培育发展海洋科技新兴产业,开展“智慧海洋”“深海生物基因工程”“豪华邮轮维修建造”“大型移动浮岛”等重大工程示范。

  下一步,深圳将培育引进新一轮重大项目,今年将加快推进华星光电新型显示、亚太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投产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开沃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超1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10个以上。

  未来,深圳还将大力实施新一轮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开展空间保障行动计划,统筹工业园区资源整合和改造升级,规划一批功能复合的新型产业空间,建设一批产城融合的示范园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按照上述战略步伐,深圳制造正朝着全球价值链高端向前迈进。

  ■对话

  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施浩:

  深圳应重点培育细分行业冠军

  在高端、智能制造方面,深圳未来的产业空间如何?倘若产业空间不足,深圳制造业会流失到什么程度?推进高端制造,深圳市政府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扶持?为求解答案,记者近日对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施浩进行了专访。

  “高端制造企业不愿走,也走不了”

  南方日报:近年来深圳的产业空间接近饱和,各类成本不断上涨,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深圳制造业的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施浩:的确,近些年深圳几乎所有的企业成本都在上涨,企业的压力很大,目前太低端的制造产业在深圳其实很难生存下去。国内其他地区来深圳招商引资成为一股潮流,也有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购地建厂,但很难带动产业链转移。这主要是深圳的产业链配套较完备,在深圳找供应商、客户也非常容易,其他地方与深圳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深圳不少高端制造业企业不愿走,也走不了,走了还得回来。当然深圳的产业空间有限,需要向外地拓展,很多企业不愿意走远,首选是东莞、惠州这样的周边地区,这就带动了产业链向周边地区的延伸。我认为,将来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将主要沿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布局。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深圳制造业的前景?

  施浩:在高端、智能制造业方面,深圳未来5—10年的发展前景会广阔。目前深圳产值规模在几千万元至几亿元左右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太多了,只要营商环境好,有产业空间,政府有一定扶持,深圳分分钟可能出现一批优秀的企业,而且很多可以成为上市企业。

  这些企业不少是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他们的存在使得深圳的产业链非常完备,这可能是使深圳制造业在全世界都具有竞争力的地方。

  “人才是深圳制造迈向高端的最大瓶颈”

  南方日报:目前制约深圳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施浩:制约发展的因素很多,比如产业空间、各类成本等,这些业内谈得也比较多。对于高端制造业来说,用人方面有很大的压力。人才可能是最大的问题,高端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专业人才,但专业技术人才现在尤其缺乏,企业在招聘时常常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不愿进生产性企业,都想做白领,坐办公室;同时现在大学教的软件开发、机械工程之类的课程同当下的产业实践也有脱节。我们希望企业、学校、政府等多方能够共同成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甚至是把学校搬到企业去,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别外,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生产空间很重要,但现在市面上“二房东”情况比较突出,企业在租用厂房时面临着变相涨价、随意涨价的现象,这让企业不能一心一意的搞生产。另外企业的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压力也很大。这些营商环境压力有时候甚至比成本带来的压力还很大。

  “制造业的金融服务需要有所创新”

  南方日报:您认为在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方面,政府应该在哪些领域发力?

  施浩:首先应解决企业在基础生产环节的因难。大企业因为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可能这方面面临的困难要少些,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像环保、消防等,处理这方面的事务特别消耗中小企业的“内力”。

  第二是建议重点培育细分行业的冠军,这些企业不一定有多大的产值,但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很多业务往往是别的企业做不了,政府若能对这类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则可迅速帮助这类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是希望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能有所创新。现在的金融产品对制造业的支持是不够的,市场上一个月收入几千元的普通白领都能拿到各类贷款,但是制造业的企业就算产能增长很快,也不容易拿到贷款。政府部门若能引导市场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创新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如果制造业的金融服务能跟上去,那将会极大助推深圳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相关:深圳制造
作者:崔洁 凤飞伟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