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专访潘耀明:香港应在西九设立永久性文学馆

2018-03-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0.png

坐落于维港海旁的西九文化区是香港极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地标,这里正在筹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戏曲中心、演艺综合剧场等多个大型文化场地。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倡议,在西九文化区设立香港文学馆,为原创性文学提供一个活动、研究、推广的永久性场地。西九若缺少文学,便没能涵盖文化的各个领域。

  潘耀明是香港多个文学社团的召集人。他与饶宗颐、也斯、刘以鬯等逾30位香港文学、学术、艺术界名人曾于2004年共同发起筹建香港文学馆的倡议,也曾初步接洽一些商业机构,希望他们能够赞助香港首间文学馆。但如今多位倡议者已经作古,筹建文学馆并无实质进展。

  在其设想中,这间文学馆不需要占地太大,3000至5000平方尺(约280至460平方米)已经足够,举办文学讲座的场所能够容纳约200人也已合适。文学馆可以收藏香港作家或曾经在港生活作家的手稿、手迹、书信,吸收学者或者业余文化人来做研究,以及邀请海内外作家来港作分享交流等。

  从设想回到现实,潘耀明引述内地作家苏童的一句话道出了香港文学界的一个窘境:潘耀明经常在很吵闹的酒楼举办文学讲座。

  他向记者解释:只有酒楼才有场地,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学交流活动,选择地点很有局限。

  拥有数十年组织文学交流活动经验的潘耀明指,为文学研讨会解决场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与大学合作,然而大学本身也有很多学术活动,要在时间上配合是比较被动。

  收藏作家手稿之地同样缺乏。虽然位于铜锣湾的中央图书馆有部分此类收藏,但其并非专门的文学馆,收藏功能有限。潘耀明透露,曾有私人收藏者想要捐出张爱玲的数百封书信但却困于没有地方存放,有的作家手稿保存时间一长本身也会变质,还有人因为没有空间摆放而变卖手稿。

  位于湾仔的香港文学生活馆侧重提供阅读场所,未能承担收藏、研究、推广文学等功能,难以成为代表香港文学水平的场地。设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几经呼吁于去年面向公众开放,但不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学馆。

  潘耀明指,金庸早年比较没有保存手稿的意识,当年通过传真投递书稿,部分原稿已扔掉,若然官方早点启动文学收藏工作,这类零散的文学资料便能系统地保存。而如果早点建金庸馆,馆内资料也将会比现在多得多。

  “现在来抢救已经晚了,再不抢救更晚。”潘耀明以金庸为例指出,想要邀请老一辈作家完成口述历史已经相当困难。

    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澳门每年由特区政府拨款支持举办全球征文比赛,亦斥资邀请海内外专家为澳门编纂地方志。潘耀明曾在香港建议做这两件事,然而均无疾而终。

  亚洲范围来说,日本曾有3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潘耀明认为这与日本的文化氛围相关。日本小镇柳川仅有约3000多人口,但当地都设有文学馆,时常举办诗歌朗诵、新书发布等文学活动。

  欧美范围来看,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会均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但香港的环境对文学创作是像沙漠一样。”潘耀明认为,香港若欲比肩以上城市,需慎思文学能够为提升文化氛围带来的益处。

相关:潘耀明 香港 文学馆
作者: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