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贷款

银行“进”校园能挤走非法校园贷吗?服务优化值得期待

2017-07-2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70721160111.png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金蜜蜂校园快贷”,成为国内首款银行校园贷产品。南方日报记者 杜玮淦 陈芳庭 摄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杜玮淦 黄倩蔚 实习生/翁汉豪 屠乐天)南方日报记者随机抽样调查了广东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借贷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有大学生读者打来电话,反馈他们自己所经历的非法校园贷。也有知情人士向记者爆料,称学生因消费超支需要靠贷款“缓解危机”的情况,在有些地方很严重,甚至有的学生一“豪贷”就是好几万元,利滚利风险极高。

  上个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一步针对大学生合理需求研发产品。在广东,建行、中行等商业银行率先试水进入校园贷市场。“正规军”打开正门,对学生而言,贷款是不是更加容易了呢?面对收入来源并不稳定的学生群体,银行应该如何有效防控风险?记者为此开展了一番调查。

  银行利率低于非法校园贷

  “咨询了一下,需要提交身份证、学生证、成绩单,银行2周就差不多能审核通过。”广东某大学财税学院学生小王(化名)是个购物控,他之前因为需要借钱,尝试过校园贷,但校园里出现的一些贷款,不是利率太高、就是佣金过多。今年5月份,他看到新闻,了解到广东建行推出了“金蜜蜂校园快贷”业务,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就兴冲冲跑去咨询。“银行经理介绍,如果学习成绩好、能够出示在校获得的各种奖励,申请的额度会更高。”小王说。

  建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王磊告诉记者,“金蜜蜂校园快贷”是国内首款银行校园贷产品,目前已经和全省123家高校签订了“校园e银行”合作协议,组建“校园e银行”行长团队91个,共有7000多名成员服务学生办理业务。

  除了建行,工行也在6月份推出“工银分期乐联名卡”,目前在武汉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大学等9家校区进行小范围试点;此外,中银与华中师范大学联手,推出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贷款金额最高8000元;招银在上海试点“大学生闪电贷”,即将推向全国。

  和过去各类校园贷相比,商业银行的校园贷产品有什么优势呢?“‘蜜蜂贷’是纯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另外,利率较低,日利息比各类信用卡和‘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更加优惠。”王磊说。

  建行方面表示,该行按照梯度化进行额度设计,“蜜蜂贷”给予在校学生1000元到50000元的授信额度。学生可能第一次借款额度较低,但随着用户借款和还款情况,银行会建立信用额度成长模型、风险预警启动模型等进行综合评估,额度最高可以达到5万元。

  记者在建行越秀区某分行咨询时,业务经理透露,他已经办理了好几单学生贷款业务。“各方面条件都好的、成绩优秀的,最高可以贷到5万。”

  记者计算了一下,按照这款“金蜜蜂”快贷的利率,如果学生贷了一笔2万元的钱,要在一年内还清,每个月利息大概为93元,加上本金1667元,一个月要还1760元。这显然比此前各类校园贷动辄10%甚至以上的利率要低了不少。

  银校合作构筑信贷风险屏障

  尽管国家鼓励正规金融机构推出满足大学生需求的金融产品,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收入来源并不稳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显然存在着不小的压力。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把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重启校园贷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大学生借了款,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按时还款,那会存在什么后果?“有可能被央行征信系统所记录。”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王磊说。

  王磊同时表示,将失信的人记录到央行征信系统并不是最终目的,对于逾期还款的学生,建行将连同校方一起实行“挽回计划”,先通过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数据模型监管提前预警,如果学生在还款方面存在实际困难,银行会帮助尽量解决。

  银校合作,是目前多家银行和高校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比如,学生借贷需求,中国银行选择和高校共同审核,校方可及时掌握并引导学生的借贷行为,给予学生多一层“风险屏障”,避免此前P2P平台等机构绕开学校直接控制学生的弊端。

  考虑到学生收入不稳定,银行业适度推出“柔性追款”政策。如中国银行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期限业务,初期最长可达12个月,未来有望拉长至3—6年,覆盖毕业后入职阶段。应该重申的是,对于最终仍没有还款的在校大学生,银行还是会按照监管方面的要求,进行个人征信系统记录。

  银校合作,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宣传教育,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健全金融观念,培养诚信意识、契约精神。

  银行校园贷业务模式优化值得期待

  面对高校学生越来越多的学习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需求,商业银行“正规军”及时重返校园,校园贷服务渠道回归正轨,受到肯定和欢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商业银行是金融专业性机构,理应作为主力军,回应学生相关的消费需求,用专业的服务去保障。

  商业银行早先已涉足高校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持信用卡比例就已达到24%。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

  记者梳理先前报道发现,学生过度透支信用卡、家长被迫还债事件一度频发。原因多是银行业务员在学校设点招徕办卡生意,发卡程序简单,基本不分年龄、不看信用、不管收入,使得很多缺少自控能力的大学生沦为“卡奴”。监管部门最终不得不收紧对校园信用卡业务的管理,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学生消费需求和市场不对等,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得以乘虚而入,进军校园贷市场。据建行广东省分行测算,按照广东200万名在校大学生的基础、每人每月消费1500元估算,校园贷的市场容量每年可达360亿元。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在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校园贷需求是很旺盛的,而且坦言“理性消费和创业资金需求是大学生群体的合理金融诉求”,应该予以满足。但银行打开正门之后,在业务模式上能否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让校园学生市场得到认可,值得期待。

  郭田勇认为,正规的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得更加到位,如何研究更加符合校园客户的产品类型。同时,要更加完善风险管控,找出一条稳妥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银行专业水平高、利率优惠等优势。

相关:校园贷
作者: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