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旅游的新价值与新思维

2017-09-1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71127170108.png

9月10日,为期3天的2017广东省旅博会在广州落幕。在本届旅博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湾区内部的旅游协作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

  作为兼容性、带动性、开放性都很强的国民经济产业,旅游业是大湾区内城市群互联合作的重要阵地,并且由于三地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旅游合作基础,所以旅游领域的合作还有先发先行的意义。

  今年初,广东省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并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点突破。与此同时,全国范围也正在展开全域旅游的建设。于是,我们也可以这个世界级旅游区理解为,在大湾区内进行全域旅游建设,想必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跨境、跨经济体展开的全域旅游建设了。

  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上包括珠三角的九个城市,再加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这是南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社会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群,需要在产业链条、政策配套等方面展开深度而紧密的合作,打造一个合而强的城市矩阵。并且这个城市群还都近海邻海,外向性很强,因而也需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共同发力,有所作为。

  不过,全域旅游在一个地市之内开展尚且困难,粤港澳大湾区这种跨境、跨体制的旅游协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只会更加的复杂。事实上,粤港澳三地之前已经签下一些有关旅游合作的框架协议,但真要落地往往困难不少。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三地之间跨境、跨体制的合作变为可能和迫切,旅游协作迎来了突破发展之机。有了国家意志的加持,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包括旅游领域的合作,在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开放突破都有了可能性,正因此,我们相信一个前所未有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确已呼之欲出了。

  1、一个统一的粤港澳旅游市场

  城市之间的深度合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文化同源,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如今珠三角取得的整体崛起正是得益于城市之间一直以来的紧密互动合作。

  旅游也是如此,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旅游发展的互补性强,旅游合作关系密切。近40年来,在市场逻辑和政府主导下,粤港澳三地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越来越迅捷。经广东省口岸入境的港澳同胞每年都有数千万人次,旅游的双向往来对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一直以来,粤港澳三地也在不断尝试在旅游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协作。比如近年来,粤港澳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意图合力推广区域旅游资源,优化整合三地的优势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构建不同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自1993年成立“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推广机构”以来,三地联合进行市场推广促销,这已成为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方式和主要内容。

  在旅游合作的顶层设计也在推动,并落实不少合作框架的签订,包括推进珠三角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大粤港澳三地整体营销力度、推进粤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并推进游艇旅游、邮轮母港的合作,等等。

  由于三地在经济、文化、法律、货币等一系列的不同,造就了粤港澳旅游合作绝无仅有的魅力。只要跨出境,就进入一个大不相同的社会生态里,这种大跨度、大反差的旅游体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因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合作,其实质便是,在尊重和保护各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不断便捷游客的来回流动,降低乃至消除游客在交通、关口、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旅游市场。游客的不便与尴尬减少了,才能更专心于游走和体验。

  目前,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基础建设项目,正将粤港澳联系得更为紧密。但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服务产业,它的融合发展,对三地软环境的匹配对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一国两制”下的旅游合作机制创新 

  粤港澳之间要在旅游协作的深度上持续推进,构建有机的区域旅游生态,必须正视的最大现实是“一国两制”的国情。内地与港澳实行两种社会制度,港澳在国际法意义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内地分属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三个独立的关税区。

  从广东进入港澳,等同于出境,需要签证。从珠海横琴看澳门,近在咫尺,但没有签证就可望不可即。因而到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方面,三地间的出入境管制,是阻碍旅游者舒畅、便利地流动的最大限制之一。比如,内地游客在香港、澳门要进行旅游的投诉或官司,就需要支付更大的经济与时间的成本,反之也亦然。

  另外,港澳在经济制度、行政体制、财政体系、货币发行制度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方面都完全独立,港澳与内地在协调三方利益关系时还是以国际经贸惯例准则处理。不同的文化、法律、货币等市场环境,也会让游客在旅行中常常碰壁。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旅游一体化,打造中国第一个跨境的“无障碍旅游区”,就势必在“一国两制”的刚性约束之下,进行制度层面的合作和创新,以突破粤港澳三地在旅游协作上的瓶颈。由于香港和澳门都是自由经济体,因而这种制度创新的主动,更多的将取决于内地所采取的开放态度。

  而在2014年,广东自贸区的获批,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合作打通政策壁垒,提供了关键的口子。自贸区因为拥有更优先的开放权限,并且具有先行先试的功能,因此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

  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都处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内,它们共同组成了广东自贸区,定位于面向港澳深度合作,承担着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机制的重要任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区的背景下,广东自贸区或将成为广东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开放重要的实验窗口。

  自贸区将通过扩大对港澳开放、破除准入后的隐形壁垒和政策障碍、自贸园区自身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而旅游业的开放,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广东自贸区还将推进内地与港澳服务行业标准规则进一步对接,探索贸易市场互联、项目资金互通、服务产品互认,自贸区也将为港澳企业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带来更大的便利。

  其中,横琴在和澳门的旅游合作上,已经显示了成效。将依托粤澳深度合作,横琴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成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发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新高地的作用。

  3、将海洋旅游作为合作的突破口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旅游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而且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的面积更为庞大,发展潜力也更大,也是珠三角各大城市旅游发展都看中的增量。再加上,对海洋旅游的管理主要节点是关口、港口,相比其它形式的旅游合作所涉及的管理面会相对小一些。因此海洋旅游成为了粤港澳旅游的重要突破口。

  广东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广东将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门户。在广东旅游“十三五”的重点项目中,广州南沙的邮轮母港、深圳前海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项目,都有着鲜明的海洋属性,并且都是和香港、澳门展开旅游合作的项目依托。

  海洋本来就是开放的、连成一片的,游艇、邮轮等海洋交通工具,只有尽可能地自由地行驶,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旅游的价值。加上港澳地区已经有了成熟的游艇、邮轮旅游的基础,珠三角城市群拥有大量的游艇旅游的资源和客源,因此加快在游艇自由行上的合作,成为了粤港澳在海洋旅游协作中的关键一步。

  广东提出,在自贸区内探索实施粤港澳游艇“定点停靠、就近联检”模式,力争在口岸通关监管、游艇码头设置等方面取得进展。另外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广东也提出,深入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创新游艇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与港澳间便捷往返管理措施。

  在邮轮旅游方面,广东也正积极协调筹备跨区和跨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品邮轮旅游线路。除了大湾区之外,广东也在着眼于对沿海优质港口资源的利用,加大投资粤东西两翼沿海城市的邮轮母港建设,发展邮轮、游艇旅游。无疑,广东的邮轮旅游业发展,也需要着重考虑香港的邮轮公司和香港的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协作,需要在市场统一、政策协作、人才交流、技术共享、资本流动等多个层面的合作上进行多轮驱动。未来,珠三角和港澳之间,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需要继续理顺合作的框架,优化合作的路径,让大湾区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且多元的旅游大市场。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旅游
作者:方塘智库 来源:方塘智库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