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国际一流湾区的珠海路径

2017-07-1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未来随着大桥的通车,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

1.jpg

而就在7月1日,在领导人的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未来的发展蓝图初步显现。

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七大方面,其中横琴成为少数几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随着大湾区合作事项不断推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珠海,必将在此轮大湾区发展中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珠海四大定位对标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覆盖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GDP之和为9.35万亿元,总体经济规模与韩国相当。

日前,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泽中接受媒体采访,就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也为珠海如何实现框架协议中提出的几大领域的重点合作给出了答案。

定位一 湾区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解读:若想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美好设想真正落地,珠江两岸若想获得全面的发展,让珠三角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充分流动起来,形成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宝贵资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前提。

“十三五”期间珠海将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在内7类25个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超过1541亿元。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的“一桥、双港、三轨、五横九纵”大交通格局。

定位二 湾区创新后发高地

解读:创新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引擎,中国人才聚集地,科技与金融创新地,将逐步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汇聚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全球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创新驱动是珠海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珠海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平台,加快推进自贸区、自创区“双自联动”,着力打造湾区高端产业聚集、技术孵化、人才集聚、创业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

定位三 新政策支点城市

解读:由于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拥有较大规模的归侨侨眷群体,港澳素有“超级联系人”之称。在大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港澳地区这一独特优势,深化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国际新优势,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珠海将借助中拉经贸合作平台和“川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密切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构建大西南对接粤港澳国际贸易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定位四 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解读:以往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更多强调的是时空范围的缩小,这一生活圈的质量在框架协议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优质体现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教育、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人文交流、文化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珠海将对标国际标准规则,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落实珠港澳旅游合作协议,支持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着力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会展目的地。

聚焦

深化合作

主动对接港澳定位

“9+2”的粤港澳大湾区成员中,“2”所代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为大湾区建设中特别的两个成员。作为珠三角9市的一员,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将成为内地唯一同时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框架协议明确了粤港澳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及分工,并要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如何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横琴自贸片区为平台,以珠港澳合作为重点,主动对接港澳两座城市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定位,对于珠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与香港和澳门的经贸和人文往来十分密切,香港是珠海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对外实际投资第一大目的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而珠海与澳门已经从“紧密”合作上升为“深度”合作,横琴服务澳门也进入全新时代。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协议中,香港的地位非常独特,给予了“五中心、一枢纽”的定位,分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针对这一定位,珠海提出将依托珠港澳联动发展轴(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由线到面,承接好香港金融、商务、物流、航运等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和拓展,布点建设珠港澳物流合作园,加快横琴自贸片区合作开发,加强空港、海港合作,共建珠海西部生态新区。

而澳门在框架协议中的定位,则较以往的“一中心一平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外,新增一个定位即“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按照部署,珠海今后将发挥横琴自贸试验片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好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拉经贸合作园等项目,全力配合澳门建设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中葡商贸合作平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维护澳门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携手澳门助力中拉合作,是珠海融入新政策、深化对外开放的新看点,这对澳门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也有重要的意义。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已有很好的交流合作基础,在促进中拉合作方面有优势。依托与澳门相邻的区位优势和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珠海和澳门合作加强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也有更大的空间。目前,珠海促进中拉合作的相关工作在加快推进。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增强珠海对高端发展要素的集聚功能,助力珠海成为粤港澳合作的中心节点、珠三角西岸承接海外及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桥头堡,珠海应在金融、港口物流、国际旅游、会展、管理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与港澳地区深化合作,在加工贸易方面利用港澳地区先进技术和升级经验推动转型升级。

记者观察

融合发展

珠江西岸三城的后发优势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无疑是未来建设的着力点,而起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合作平台的建设则是这一工程的重要抓手。

在框架协议关于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章节中,除了提出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外,还提出了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建设。这意味着在大湾区建设中,珠江西岸珠中江三城各自拥有一个合作平台,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湾区西部是未来大湾区发展的新方向。

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看来,大湾区的机遇恰恰就在珠江西岸,“西岸城市的经济总量目前只有东岸的1/3,西岸有条件成为湾区经济的一个有力支柱”。

4月19日,香港考察团一行开启为期三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考察,其重点考察区域是珠江西岸,考察临近结束时,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称,珠江西岸有后发优势,将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三座城市都在积极思考各自的优势和定位,期望积极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之中。

地处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三地,南连澳门、北接广佛都市圈,东承深莞、西连粤西地区,三个珠江西岸的重要门户城市,构成了独特的珠中江经济圈。

三地之间的支柱产业彼此互补,珠海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力能源业等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中山经历了传统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电子电器、五金家电、灯饰光源、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纺织服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江门市在交通及海洋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现代农业等方面基础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这也为加强三地合作提供了条件。

交通是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目前在建的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作为贯通东西两岸的在建大通道,尤受瞩目。

5月12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察看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重点工程,指出这“三座大桥”的共同使命——大湾区交通枢纽工程。

同为跨江大通道,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各有分工、相互配合。“三座大桥”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内的交通枢纽,拉近了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群的距离。同时,随着广珠城轨、广珠铁路建成投用,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轨等建设,珠中江区域融合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 推动 国际一流湾区 珠海路径
作者:珠海特区报 来源:珠海特区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